新疆热线欢迎您~!

设为首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疆热线 > 教育 > 正文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时间:2020-09-07 10:27:06 阅读:- 来源:
摘要对很多家长来说,让孩子安静睡下来,几乎每天都要经历地狱式的历程。孩子们晚饭之后都在疯玩,有时候12点钟才肯睡到床上。让孩子睡觉十分艰难,几乎要绑着孩子到床上,孩子才肯睡觉。这让家长们十分犯愁:睡眠时间

对很多家长来说,让孩子安静睡下来,几乎每天都要经历地狱式的历程。孩子们晚饭之后都在疯玩,有时候12点钟才肯睡到床上。让孩子睡觉十分艰难,几乎要绑着孩子到床上,孩子才肯睡觉。这让家长们十分犯愁:睡眠时间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、情绪控制、记忆力等,但是总是无法掌握孩子睡眠的规律,甚至连让孩子哄到床上也要花很多功夫,更没有办法做到让孩子睡一个高质量的好觉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那么今天,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改善孩子睡眠质量,让孩子们睡一个安稳的好觉,让父母省力更省心。

3大原因影响孩子睡眠质量

1、父母没有重视对孩子的睡眠时间规划,孩子睡不够或者睡太久

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发布的《睡眠时长标准》,学龄前儿童最佳睡眠时长为10-13小时,不推荐睡眠时长小于8小时或超过14小时。

孩子从大概2、3个月开始就会形成自己的昼夜节律系统,它能告诉孩子,何时需要睡觉,何时需要醒来。昼夜节律的工作原理是:大约每24小时,下丘脑的一个小区域,也就是视交叉上核,就会协调产生生理变化,为我们的睡眠做好准备,比如降低体温和释放多巴胺。

没有做好睡眠时间的规划,没有按照昼夜节律周期来调整孩子的睡眠,导致睡不够或者睡眠时间过长,都会影响孩子一天的表现:如果睡不够,会表现得烦躁,注意力不集中,容易冲动等等;如果睡得太多,延长了清醒的时间,则推迟了下一次需要入睡的时间,导致身体里的昼夜节律被打乱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2、睡前做剧烈运动、做游戏,导致大脑兴奋,无法按正常时间入睡

知名心理治疗师希瑟·特金、知名育儿专家朱莉·赖特合著的《宝宝睡眠全书》里面曾经介绍到,调整睡眠的因素有两个:睡眠驱动力和生物节律

睡眠驱动力: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,醒的时间越长,睡眠驱动力越大。当清醒达到一定时间的时候,睡眠驱动力就会开始让我们昏昏欲睡,然后我们就自然睡着。

生物节律:是指能够控制人生命的生物周期节律,也就是“生物钟”。生物钟的周期跟地球自转高度一致,它全天24小时都向我们发送信号,影响我们睡与醒的模式以及其他生物进程。

如果晚饭过后,孩子跑呀跳呀,玩得十分愉快,并且精力可以持续到很晚。这是因为玩耍运动会刺激交感神经,使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上升,让大脑保持兴奋状态。

这就是生物钟发挥的力量抵消了睡眠驱动力。如果生物钟没有在固定的时间点产生睡眠的“信号”,那么孩子就不会感到很困,需要睡觉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“生物节律”示意图


3、养成一些不良的入睡相伴行为,如果不做一遍,则无法安心睡眠

有时候孩子睡觉前要先看一集动画片,或者玩一局游戏,父母们为了能让孩子“顺利”睡觉,都会答应对孩子的要求。久而久之,孩子习惯了这个流程模式,如果不看动画片,或者不玩一局游戏,就会感到特别别扭、睡不着。

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为了看动画片而看的,而是习惯了看动画片-睡觉这个行为模型,形成了条件反射。但是,生物节律使人体在晚上时分分泌褪黑素,而看动画片、玩游戏,这些行为都会产生比较大量的光线,或者环境十分敞亮才可以进行。所以这些光线都能影响褪黑素的形成,也就影响了入睡的意欲。

因此为了孩子能够顺利入眠,我们必须慢慢把孩子不良的入眠伴随习惯改变,变为一些有利于入睡的伴随行为。

从这3方面入手,构建合理的睡眠计划,让孩子顺利入眠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1、运用睡眠“开关原理”,让孩子身体与大脑做好“睡前准备”

1.什么是睡眠“开关原理”?

《斯坦福高效睡眠法》作者西野精治的研究指出,如果要有充足的睡眠,核心就是调节好身体内的生物节律。而要调整到睡眠状态,人体有两个“开关”需要被关闭:“体温”和“大脑”。

人的体温能影响人变得清醒或者感到需要睡眠,体温升高(打开)能让人体感到精力充沛,体温下降(关闭)时候,人就会自然进入“休眠模式”。

大脑如果仍处于活跃的状态(打开),就无法入睡,无论环境是多么适合睡眠。如果处在单调的状态下,大脑比较容易放空(关闭),不再去思考任何问题,同时会感觉无聊,很容易犯困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作者用了至少6个章节去说明应该怎么去“关闭”体温和大脑,说明这两项因素对睡眠的效果极其重要。难以进入睡眠状态、入眠时间没有规律,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西野精治的研究成果,关闭孩子的“体温”与“大脑”,科学地让孩子顺利入眠。

2.关闭“体温”与“大脑”的开关,让孩子的睡意更浓

①睡前通过热水沐浴,关闭“体温”开关

如果我们能把孩子的体温开关“关闭”,配合生物节律的降温提示,孩子的睡意更加强烈,就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。

如何把体温开关关闭?西野精治告诉我们,“通过热水沐浴,让体温暂时上升,因为体内温度具有上升多少就会下降多少的特性。所以,有意识地通过沐浴来提高体内温度,入睡时体内温度就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。”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图片来自《斯坦福高效睡眠法》

热水能让人的体温升高一度左右,洗完澡之后,人的体温会下降,恢复正常体温时,睡意就会来临。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泡热水澡沐浴去升高温度。

当然,每个孩子对热水的耐受程度不一样,不必拘泥于必须升高多少温度或者必须要泡多久。我们只需要掌握的是体温“开关”的原理,有意识地进行关闭就可以了。冬天的时候孩子特别容易入睡,也是因为自然气温自动调节了孩子的体温,加速了孩子身体进入睡眠状态。我们还可以通过调节室温来强化体温的效果。

总之,降温的手段可以有很多种,生物节律在晚上就是通过体温下降来提示孩子要睡觉的。所以,只要能成功把孩子身上的体温开关“关闭”,深化他们身体里生物节律发出的睡眠“提示”,孩子对睡觉这件事就不能再抗拒了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
②跟孩子做些无聊的事情,“关闭“大脑”开关

孩子在热水沐浴之后,体温会经历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过程,这个过程大概需要90分钟左右。在这段降温的过程中,我们再把卧室的灯光调暗,室温调到舒适,让孩子穿上睡衣,这时候孩子已渐渐走进睡眠状态了。

大家都会在孩子临睡前讲个小故事。讲小故事没错是能够让孩子安静下来,但是如果小故事过于曲折,或者寓意比较深刻,要细心想想才能了解里面的含义的话,孩子会一直沉浸在故事的情节里,更加难以入睡。

我们要让孩子的大脑开关调到“关闭”一档,就尽量避免做一些重新“打开”大脑的事情。那么做什么事情能让睡意“袭向”孩子?要让孩子不再对其他的事情停止思考,那就用“无聊”填满这段时间。我们可以尝试给孩子念英文书、或者教孩子数绵羊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念英文书不是为了让孩子提早接触英文,这只是一种增强睡意的手段。因为孩子听不懂英文,注意力集中在“妈妈一直在念一些我听不懂的句子”上面,慢慢地就感到无聊了。同理,数绵羊也可以达到“无聊”的效果。

对于数绵羊的方法,其实我们固有的认知是极其错误的。“一只绵羊、两只绵羊、三只绵羊……”如果是按顺序去数,得记住自己数到哪里,大脑也会重新运转起来。正确的方式,应该像英语里数绵羊一样:“sheep、sheep、sheep……”,目的是通过重复单一的词语,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件无聊的事情上,让大脑停止运转,能够诱导孩子睡眠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
要有好的睡眠,就要大脑先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。无论是通过念英文书,还是教孩子“数绵羊”,都是应用同一个底层策略:让孩子进入大脑不再工作的状态(关闭),有助于逐步平静思绪,切换到放松的模式。


2、巧用“睡前活动计划表”,让习惯告诉孩子“是时候睡觉了”

1.习惯是如何运作的?

在《习惯的力量》一书里曾经指出,习惯是由一系列行为变成自动的惯常行为组合。习惯的形成是因为大脑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,在日常生活中更高效地处理事务。比如在刷牙前,你会习惯性地抹上牙膏。开车前,你会自觉调好位置,观察后视镜,把钥匙插入开关,然后顺时针转动……这些都是大脑在无意识前提下指挥人去做的。我们做这一系列的动作,并不需要想太久,这就是习惯的力量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习惯的养成要经过“暗示——惯常行为——奖赏”这一循环且封闭的过程。为了让孩子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,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睡前活动(暗示),把这些活动形成一组“行为组合”,让孩子要按时去做这些活动。孩子通过完成这些活动(作出行动),得到小红花(奖赏),有效地形成了习惯的闭环。每当孩子完成了这个组合,就会产生无意识的提示:“做完这些东西,就应该睡觉了”。

2.运用“睡前活动计划表”,形成良好的睡前习惯

首先,用一张空白的画纸,设计一张每天必做的事务表,写下需要孩子完成的活动。活动包括:1.洗澡;2.穿上睡衣;3.刷牙;4.上洗手间;5.读一个故事;6.上床睡觉。然后,如果孩子顺利完成一项任务,就在空格的地方贴个小红花,或者让孩子挑选一些感兴趣的贴纸,贴在表格上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因为低龄儿童还不识字,我们可以用图案代替文字,做一张图案形式的计划表。洗澡用花洒图案代替,穿睡衣就用睡衣的图案代替……让活动行为图像化,更能提高孩子的参与程度。

如果是孩子上学了,能看得懂文字,那我们可以把计划表设计成课程表的形式:横排表头是周一至周日,竖排表头就是1-6项睡前活动任务。如果完成了一项,可以在上面用红色笔打个勾。红色笔是老师批改作业用的,打勾表示“做对了”,所以用红色笔打勾,能增加孩子完成工作的动力。

通过每天反复做这一系列的活动,形成一个睡前行为组合,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“习惯”。通过睡前习惯的养成,配合昼夜节律对身体的“提示”,孩子们更容易顺利切换到睡眠状态。


3、掌握“睡眠波”法,减少睡眠的干扰,让孩子在“黄金90分钟”内达到最佳睡眠效果

1.认识“黄金90分钟”睡眠法则

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:非快速眼动睡眠期(NREM)和快速眼动睡眠期 (REM)。NREM与REM交替出现,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,两种循环往复,每夜通常有 4~5个睡眠周期,每个周期90~110分钟。

《斯坦福高效睡眠法》里介绍道,最大的睡眠压力的消除、自律神经的调整、生长激素的分泌、大脑的调节(记忆固定)等都出现在第一个NREM睡眠期。也就是说,入睡后第一个90分钟是对睡眠质量的好坏有决定性作用——即“黄金90分钟”。所以,我们必须尽量不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个90分钟,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独立入睡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图片来自《斯坦福高效睡眠法》

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独自入睡的能力了。很多父母都不放心,表示孩子要在他们安抚之下才睡觉,或者让孩子自己留在房间里会让孩子感到孤独。但是在陪伴孩子睡眠的过程中,父母都会不自觉地刷手机,或者做翻身的动作——光线或者动静都阻碍了孩子安心熟睡。因此,我们可以利用“睡眠波”法,让孩子在没有帮助下,自我安抚进入睡梦中。


2.巧用“睡眠波”法,慢慢与孩子进行分离,减少睡眠的干扰

“睡眠波”法,就是父母像海洋里的波浪,反复的,有节奏地造访宝宝,让宝宝感到安全。同时,留出一个空间给孩子,去发展他们的自我安抚能力,让孩子掌握睡眠安抚的主动权。

1.离开

做完入睡前活动之后,我们把昏昏欲睡的孩子放到床上,然后跟孩子说:睡觉的时间到了,妈妈/爸爸就在外面,我爱你。然后离开房间。离开房间所说的话,也就是你的剧本,你需要熟记。每当孩子哭闹的时候,要反复说这样一个剧本。重要的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复,不要变化。

2.五分钟检查

如果孩子真的哭了,先等5分钟,然后走进房间,然后一字不落地重复刚刚跟孩子说的剧本。这个时候不要安抚、触碰或者把孩子抱起来。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知道你在哪儿,让孩子信任你。

3.重复步骤2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有时,父母会反馈说:“这不管用。每次我进去的时候,宝宝都会哭得更大声,表现得更狂躁。”这段时期,通常是在第一天、第二天或第三天晚上,孩子正在测试这种新模式,且反抗的时间会更长。这是正常的反应。保持5分钟的间隔是因为5分钟时间不长,而且这个频率是可预见的,不会有风险。没错,他会哭得更大声,情绪会更失控,但是按照这个频率和可预见性,你一次又一次进来,他就会逐渐感到安全,不再担心。

他会知道你在回应他,只不过没有用原来经常用的方法。一旦他开始信任你的新模式,就不会再反抗,而是保持放松,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入睡能力。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定时间。

4.睡眠波的操作前提:父母的行动要保持一致

睡眠波实际上是逐渐分离的过程。作为父母双方都要一致认为这项计划非常有必要性。父母之中一方的行为不稳定,孩子就不会觉得非常有安全感。如果孩子觉得向父母其中一方“抗议”得到回应,那么这项计划就不能成功。

当然,我们要视孩子个人的实际情况,来制定这个分离计划,有些孩子只需要一周时间就能自己睡着,有些却要一个月的时间,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。

孩子难以入睡?掌握这3招,改善睡眠质量,让孩子睡个安稳觉


如果孩子并不具备独自睡眠的条件,比如容易惊醒,这样的话我们就只好先不要使用“睡眠波”法,尽量安静地陪伴在孩子身边。直到他们不容易那么容易惊醒,才开始这个计划。如果孩子还是比较难睡着,那就要请教专业的睡眠医生了。


推荐阅读:江西在线

网站介绍 | XML地图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| 网站地图TXT

新疆热线版权所有 未经允许 请勿复制或镜像 Copyright © 2012-2019 http://www.xjrx.com.cn,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