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热线欢迎您~!
设为首页
今年暑假,由杭州师范大学与马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马云卓越师范生“烛光”助学计划再次出发,跨越3566公里,从杭州来到新疆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,展开一场为期两周的爱心助学之旅。“老师,AI能让我的画动起来吗?”“老师,AI可不可以让我和偶像合照!”……这一幕幕发生在“烛光”AI第一课上,孩子们对这新奇的工具充满期待。这是一支走在前沿的队伍,今年助学团中有四位老师有现代教育技术背景,每个成员都秉承着传递教育智慧的理想,用AI赋能各类特色课堂,用科技之光点亮数字边疆。
“解码:下载AI认识安装包”
“人类拥有大脑,会去学习思考;AI是计算机的大脑,让计算机开始创造。”来自物理学院物理技术本硕衔接专业的陈奕琪在课件中写道。AI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,但如何让新疆的孩子们对这项科技形成清晰生动的认知,仍是一大挑战。她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巧妙揭开AI的神秘面纱:通过课堂行为识别系统,孩子们惊讶地发现AI竟能像精准捕捉课堂动态;借助语音机器人互动,亲身体验AI如何理解人类语言。更令人兴奋的是,当了解到个性化推荐系统能“读懂”用户喜好、自动驾驶汽车会在行驶中“学习”优化路线时,孩子们恍然大悟:原来这些神奇功能的背后,是数据与算法的精妙融合。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抽象的AI技术变得具体可感,为孩子们搭建起理解科技的认知桥梁。
“生成:输入AI运用创意脚本”
当AI拿起创意的画笔,教育的画卷便有了新的色彩。小学教育专业的蔡一则用AI重构传统语文课堂,“如何将头脑中的想象转变为画面呢?”当课文中的燕子们从纸页振翅飞出,在屏幕上划出优美的弧线,整个教室响起阵阵惊叹,这堂“新质语文课”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,科技为想象插上翅膀,文学赋予科技以诗行。齐白石在新时代美育专业王梦成的课上开起了“AI菜市场”,她特别设计的“盲人摸菜”互动环节,让学生通过触觉感知蔬菜的肌理特征;随后的“真假白菜图”辨析活动,引导学生在对比齐白石真迹与AI仿作的过程中,深刻体悟到传统手绘中那份不可复制的灵动神韵。这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,既展现了AI技术的强大表现力,更凸显了人类文艺创作中独有的生命力和情感温度。
学科教学(物理)专业的毛骏驰以AI技术助力生涯规划课程,为学生展开一幅智能时代的职业发展图景。她创新性地设计了“职业分类图谱”活动,以“挑山工是否会被AI取代”这一案例切入,学生们逐渐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时代必须具备跨界融合等核心素养。在宏观微观双重视角下,学生逐渐理解了AI的替代效应,更发现了人机协作的新机遇——智能装备不是要取代劳动者,而是要赋能传统职业焕发新生;面对科技浪潮不应随波逐流,而要做乘风破浪的掌舵人。
“思辨:启动AI反思防火墙”
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高诗婕是挑战杯“揭榜挂帅”全国特等奖(擂主)项目《人工智能在中小学应用的伦理风险与应对策略》的一员,她把项目成果带到新疆,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人工智能的作用。“AI和我们的大脑一样吗?” “有了AI我们还要学习吗?” “人工智能存在哪些风险呢?”随着这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抛出,学生们逐渐认识到:AI在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可能造成信息茧房的思维局限、隐私泄露的安全隐患。课堂讨论中,一个深刻的共识正在形成:AI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强大引擎,但过度依赖,也可能成为阻碍独立思考的认知枷锁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驾驭好AI这艘科技巨轮,让它为人类文明发展保驾护航。
这场发生在祖国西端的AI启蒙,恰似数字时代的“坎儿井”,用前沿教育技术浇灌着边疆未来的数字绿洲。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技术与教育的联结,更是一个个炽热灵魂被科技点亮的瞬间。这正是AI最动人的温度——它让世界成为孩子们最生动的课堂,也让边疆的每一份才华都能在更广阔的天地绽放。(通讯员:张铭)